“谢桥街道作为万山的三个主城区之一,人员组成复杂,各种‘城市病’交杂,管理难度大。”谢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牟朝飞谈到。
为突出人大工委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今年来,谢桥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代表联络站,采用中医“望闻、问、切”的看病流程,助力城市治理“疑难杂症”。
“望”明实情,锁定目标
“为了解决谢桥老菜市场流动摊贩问题,我们积极开展调研,我个人利用晚上时间和居民、商户开展座谈,了解他们的诉求。”谢桥社区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杨影华说道。
人大工委坚持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收集的各类问题。成立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为组长的调查小组,组织辖区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围绕城市治理痛点、堵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体检”,了解症结所在,确保城市治理工作措施靶向精准。同时把人大代表安插到各个网格,做到“网格建到哪里、人大代表就到哪里”,通过网格员将问题了然于胸。
今年以来,累计收集问题30余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市民文明程度、环境卫生等三大方面。

“闻”社情民意,了解诉求
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方式找准城市治理中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
通过设立代表接访日、联系选民日、服务日等,将“为群众办实事”融入代表日常生活中,动员代表积极开展“深入网格、走进楼栋、踏入家门”实地走访和“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耐心倾听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了解群众对城市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构建代表深入群众“研”,居民群众走进联络站“说”治理局面。
今年来,开展座谈8次,入户走访50余次,接待选民70余人次。

“问”群众之计,对症下药
坚持问计于民,到联络站建立议事室,制定议事制度,邀请群众参与议事,让群众主动议事提建议、当参谋,收集有效意见建议,形成对策清单,为制定有效举措打牢基础。
积极探索群众自治模式,搭建了群众参与的居民说事、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的“联络议事”平台,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乡贤等代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等涉及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可行性的“金点子”。今年来,通过议事机制,解决问题28余件。
“现在涉及我们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己参会,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今年都参加了2次。”谢桥社区居民钟跃称赞道。

“切”服务成效,久久为功
冲广坪社区居民杨现昌对代表颇为认可“他们经常来我们小区开展活动,给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人大工委动员代表聚焦问题,常态化开展暖心服务。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在基础设施问题整改方面,全程开展监督,督促整改进度和质量,并积极协调对接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主动参与,深入前沿社区,开展背街小巷、乱停乱放、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化身宣传员,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市民文明行为开展宣传,增强市民文明意识。
今年来,协助改造公交站牌3处,维修马路3条,增添健身器材6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开展宣传活动15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