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出将原来万山特区医院建设为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议。主要是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解决万山镇和周边乡镇居民就近看病的问题。现在,万山镇医疗次中心建好了,原来闲置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老百姓看病也方便多了,有些小病就不用坐车去谢桥了。我对这个建议的办理结果还是非常满意的”。人大代表姚友平说道。
近几年,随着万山区城市异地转型后,区人民医院搬迁至谢桥,原万山特区医院改为万山镇卫生服务中心。由于人口的急剧减少和医疗资源的搬迁转移,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科室、医疗床位、医护人员等也相应减少,医疗配套设施老化落后,医疗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不如以前,群众认可度和信任度逐渐降低。附近群众生病,宁愿多跑几十里选择好一点的医院,既耗费时间精力,又增加就医成本,“看小病远、看小病难”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有效解决。
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姚友平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将原万山区人民医院建设为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并列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解决民生实事的重点建议,明确常委会领导领衔,责任委室跟踪督办。为确保建议办理实效,区人大常委会结合乡村医疗机构发展情况调研议题,多次到区卫健局、万山镇对建设项目立项、经费投入、工程进度、设备采购等情况实地了解、跟踪查看,加快推动项目实施。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附属工程的改扩建,中心科室开设、设施设备采购等。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勇带队现场调研督办代表重点建议
“目前,医疗次中心基本建设完工,相关科室和设备已陆续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每周都会安排医护人员到卫生院开展坐诊服务,我们的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加强其他科室人员配备,充实医疗力量,让群众到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万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洪松介绍说。

修缮建设后的万山区医疗次中心
据了解,县域医疗次中心共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严格按照标准,从建设规模、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逐步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医院新增3个门诊科室,增加外科、儿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11个;更新了近30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能识别和初步诊治的常见病病种106种,服务范围辐射万山镇、高楼坪、黄道、敖寨、下溪4乡1镇5万多群众。据统计,2023年医院门急诊量和入院量达2万多人次,住院率同比增加57%,有效改善了原卫生机构规模小、设备设施匮乏、服务能力弱的短板弱项,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医难题。(区人大 杨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