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大代表,她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收集群众心声,建言献策,用行动为民办实事。作为民营企业家,她心系家乡,回乡创业19载,让家乡的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撑起了留守妇女就业的一片天,她就是刘霞。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一个孩子承担着一个农村家庭全部的希望。”
大坪乡大冲村,位于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乡西南部,距离乡政府13公里,东临铜锣村、白果村,南接地墁村,西与江口县民和乡接壤,北面与瓮岩村毗邻,总面积13.3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06户2500余人,其中200多个孩子都就读于村里唯一的小学——大冲小学。
听到群众反映大冲小学所处位置太偏,教学楼矮小破旧并经常出现雨水漫进教室的情况时,刘霞心下一紧,她知道,一到梅雨季节,校舍进水就意味着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得穿着湿鞋袜上课。当下,她立即驱车前往大冲小学,对照群众反映的内容一一进行查验,事实证明,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大冲小学位于大冲村一隅,距村中心较远,右侧临河,地处低洼,一下大雨,河水就会蔓延到学校里去,学生只能淌着积水进入教室,而教学楼在雨水的常年浸泡下,部分教室的墙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改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在实地勘察和走访调查后,刘霞立刻发挥人大代表职能,联合大坪乡的其他人大代表撰写并提交了关于大冲村农村学校搬迁改造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
此外,在刘霞的建议下,大坪乡内所有学校前的公路上均设置了斑马线和减速带。
以创业 带就业
“作为曾经的下岗工人,我很清楚一个普通的农村留守妇女最需要的就是一份离家近,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2002年,原本拥有稳定工作的刘霞下岗了,她回到了她的家乡,看到了同样下岗四处找工作无门的女工,和一群守着两亩薄田惶惶度日的留守妇女。
“没有学历和技术的农村女性,一旦过了45岁就很难再找工作了,这个年龄段下岗的女工,大多数都选择回家种田耕地,一家人就靠丈夫打工的工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思虑再三,刘霞决定留在家乡创业,创立了铜仁市万山区艾佰佳商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窗帘、服装、床上用品的生产与销售。选择做这一行并不偶然,创业之初,刘霞走遍了万山区大大小小各个企业,她发现只有简单的手工业能满足留守妇女的就业要求,“布艺加工简单易懂、易上手,完全可以解决妇女没有技术、就业难的问题。”
公司成立后,刘霞通过采取季节用工、临时用工、长期用工等灵活方式,解决了一批因家庭原因、年龄问题不能外出务工创业的妇女就业问题,突破了农村百姓“务工”与“务农”、“钱袋”与“后代”统筹兼顾的瓶颈,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美好愿景。
要想富 先修路
“路通则人通,大坪乡地理位置优越,要是把路修好了,我们的农副产品还愁不能出‘山’吗?”
大坪乡位于铜仁市西南部,东与鱼塘乡相邻,南与玉屏县亚鱼乡交界,西与黔东南州岑巩县羊桥乡接攘,北靠江口县民和乡,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却并未能给大坪乡带来经济上飞跃,在聚人气方面也力有不逮。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坪乡人,刘霞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大坪乡物产丰富,尤其是我们的农产品更是远近闻名,之所以发展得较为缓慢,只是因为路还不够好。”
刘霞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路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近年来,大坪乡的路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成效显著,但部分路段依旧没办法满足货车的正常运行。
刘霞在收到群众的呼声后,多次实地调研走访,收集图片、群众声音等相关资料,在今年区人代会上,提出了升级改造大坪乡村公路的建议,已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
刘霞不但工作上敢想敢干,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她除了长期资助着一个贫困学生外,还经常给周边的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帮他们渡过难关。
刘霞自觉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贯彻到自身工作中,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智慧、用真情、用拼劲带领大坪乡谋发展、搞建设、解难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书写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和作为。(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覃娅婕)